红色南粤热土,点点星火闪烁。在电影电视的画面中,历史往往能得到更具有感染力的表达。

  10日,第三届“新时代影视前沿论坛·粤港澳大湾区主旋律影视的创新与探索”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影视产业未来趋势、粤港澳主旋律电视剧中的三地互动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快车道,三地影视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机和动力,《中国医生》《拆弹专家2》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陆续上映。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大湾区题材广泛

  兼具时代视野

  纵观世界一流湾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人文湾区建设更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开放性的创新理念,需要一个富有实践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影视艺术作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则是形象展现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之一。

  “大湾区内的语言习俗有极强的共同性,相比其他地方,更具有类型化的特征,也更具有区域化的特点。”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盛伯骥认为,大湾区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资源环境,在共性上存在着清晰的认知。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元素浓厚,因此以工业故事为切入点,这是大湾区影视题材里值得探索的新方向。”盛伯骥说。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盛伯骥(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先进工业文化典型的树立,不但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坚实支柱。

  站在新的时代关口,广东应承担起融合粤港澳三地文化、以文化共性为公约数、凝聚大湾区发展力量的重任。用影视作品反映“大湾区精神”,这是广东的重大机遇,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宏元建议,广东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发挥好大湾区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题材创作优势,弥合影视产业中的割裂环节,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实现互补共赢发展。

  “就像我们的港珠澳大桥一样,最终让它通畅起来,有更多的‘车辆’上去。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产业,它最终要产生聚合效应,才能够共同繁荣。”

  为主旋律作品创作

  打开“绿色通道”

  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观众可以看见、体会到红色革命传统和转折期的历史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道路、中国故事。

  广东这片红色的热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还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当下,影视创作者们必须思考的命题是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如何向前发展以及对内涵把握的逐步深入。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姚睿介绍,从广东主旋律作品的发展历程中,粤港澳三地在叙事互动、取景互动和制作互动上愈发紧密。

  “比如说近年出品的电视剧《湾区儿女》,就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叙事背景,串联起港澳回归、亚洲金融风暴、港珠澳大桥建设等重要事件,凝练起三地共同的历史记忆。”

  姚睿表示,未来三地的影视制作部门应该强强合作,以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作为纽带,创作具有本土意识和大湾区文化共同体表征的主旋律作品。“不仅是打造湾区名片,也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的综合优势。”

影视剧策划、监制陈学军作主旨演讲(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作为长期深耕在一线的主创人员,影视剧策划、监制陈学军对于主旋律作品创作同样有着深刻认识。

  他认为,主旋律精品剧的引领作用,是弘扬主流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体现治理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如何在特定的题材中提炼出既有主题,又能够体现时代氛围,需要垂直化的实现路径。”

  陈学军总结,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同样也是以高质量发展为诉求。“可以理解为坚持思想优先,推崇艺术精良,联动市场变化,引领题材方向,最终促进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