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一根网线连通了城乡,让越来越多农民手中的锄头变成了手机,“平台”也由庄稼地变成了网店,与之改变了生产销售对接的新渠道,实现了产品“前端”与消费者“末端”无缝对接。去年,菏泽市共培育淘宝村541个、淘宝镇93个,数量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分别占全省数量的62.47%、46.73%。淘宝村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曹县在发展电商新业态、一二三产融合、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产业升级、模式再造,电商产业由1.0升级到2.0再到目前的提档升级转型3.0,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电商推动乡村振兴的“曹县模式”。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豫两省十县交界处,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县辖807个行政村,总人口175万人,其中,淘宝村176个,35万人从事电商行业。按照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的话说,曹县的电商和数字“5”有缘。“我们曹县5个村里有一个就是淘宝村,5个人里就有一个从事电商行业。”

电商产业3.0提档升级

穿过大集镇丁楼村的“中国淘宝村丁楼欢迎您”的迎门牌,沿街大小商铺的门牌几乎被红色和橙色的“天猫”、“淘宝”的颜色所覆盖。每走一段路,淘宝卡通人物提着购物袋的卡通画“占满”了沿街的商铺外墙。

作为全镇第一个“吃螃蟹”的电商人,曹县大集镇丁楼村党支部书记任庆生见证了曹县电商产业的发展。

2009年,任庆生干了一件村里人都觉得“不务正业”的事——买电脑、安宽带、开网店。“村里老人都说我,不种地瞎折腾啥哩?”任庆生说,就在当年,当他开的“淘宝店”成功卖出了第一单影楼服饰,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村民们纷纷效仿,跟着任庆生开始学习开网店。就这样,丁楼村的影视服和演出服走出了“村门”,卖向了全国,也让有着多年加工销售服装“经验”的丁楼村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曹县电商应该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电商1.0(2009年—2013年)到2.0(2013年—2017年)再到现在的提档升级3.0(2018年——至今)。”张龙飞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集镇南部偏僻的村庄里,村民们做的影楼布景和摄影服装,肩挑人扛到城市设点推销,发展非常缓慢。自从以任学生为首的电商人带头在淘宝店开店,点燃了电商发展的火种,让一批外务工的农村人回到家乡,在网上销售摄影服饰和表演服饰,开启了“草根创业”时代,曹县电商1.0初具雏形。

为把好电子商务发展脉搏,曹县实施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举措,引导、推动、支持电商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电商产业发展办公室、组织电商培训、注册公司、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淘宝辅料大市场、淘宝产业园等。”张龙飞介绍,电商2.0阶段,曹县电商发展呈现出了“网店”、“网店+加工厂”、“网店+公司”、“网店+公司+网络分销”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形态,带动布匹、辅料、电脑绣花、印花、摄影、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也让曹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儿童表演服加工销售基地。

“2023年是曹县电商提档升级的关键年。曹县电商产业要向3.0转型,就需要从‘一家一户夫妻店’的散、乱发展向集群化、规范化发展。”张龙飞告诉记者,为促进演出服装和原创汉服产业发展,近两年,曹县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按照“4+1+n”模式,打造了电商特色小镇——“e裳小镇”,实现了园区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在发展电商和乡村旅游的同时促进三产融合。

曹县县长孟令选坦言,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曹县,是借助电商走出一片天地。目前,曹县电商企业6008家、网店7.1万余个,去年电商交易额达300亿元以上。“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老百姓就能创业发展,这就是新个体经济的魅力所在。”孟令选告诉记者,随着电商销售模式的变化,直播电商、网络直播等正成为曹县“草根”创业的新领域。去年,曹县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通过直播电商销售各类产品17.03亿元,有主播7000余人,电商直播相关从业人员超1万人。

人才回流 “淘二代”成电商产业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人前往城里打工。这样的流动,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促进了经济建设,但大量年轻人离开,出现了乡村人才缺乏等问题。

但是在曹县,依靠电商产业优势,村庄面貌越来越“年轻”。张龙飞告诉记者,曹县大集镇、庄寨镇等淘宝村分布较为集中的乡镇,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常住人口平均年龄都降低了5岁左右,18至35岁年轻人在乡镇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以大集镇为例,过去十年间,常住人口增长了近1万人,年龄结构也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变化:年轻人(18-35岁)占总人口比例从12%上升到20%,平均年龄降低5岁,同时,吸引了8000名返乡创业者,5000名外乡人前来大集镇创业、就业,成为引领乡村电商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曹县过去是劳务输出地,即使到现在户籍人口数还是大于常住人口数。但现在我们在大集、安蔡楼这些淘宝村最密集的乡镇发现,不仅人口一直在增长,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随着人口回流规模的扩大,人口流失趋势基本得到了遏制。”长期研究淘宝村和农村电商的学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震东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电商和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比如大集镇南部的丁楼村、孙庄村最初借助电商一步步做大演出服、汉服市场,已形成完备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释放出大量创业就业机会。

近日,记者见到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青春时,他正和张龙飞聊着汉服协会发展的工作。今年37岁的胡春青,自2018年选择返乡创业后这几年,让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一个地方,年轻人越多才会越有活力,发展才更有动力。”胡春青告诉记者,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电商的贡献功不可没,电商产业和地方产业的合力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任庆生的女儿任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大集镇第一个“吃螃蟹”任庆生的女儿,任艳小时起便受到了淘宝电商“熏陶”,在大学时选择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之后回到家,接过了父母淘宝店的“接力棒”。

“大学毕业后,我就想着回家帮着父母照看店铺,我们分工明确,年轻人想法活跃,了解最新的电商发展动向,来负责产品推销和设计;老人做事严谨,所以负责后方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任艳告诉记者,目前她运营的天猫店和淘宝店,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二三百万元。

任艳告诉记者,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回家的“淘二代”,她见证了家乡电商产业的一路崛起。“刚回来时,各种配套都不完善,发快递要去县城,没有大型的印花车间以及专业的摄影工作室……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递通了,印花车间陆续开了起来,专业摄影的工作室也聚集到我们这,年轻人都陆续回到了老家。”任艳说。

张龙飞告诉记者,依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仅大集镇常住人口就增长了近万人,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降低了3岁,年龄结构出现“逆生长”。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的乡镇吸引了8000名返乡创业者,5000名外乡人前来创业、就业,全县从事汉服、演出服产业的有博士2人、硕士50余人、大学生近万人。

被淘宝村的创业热情所吸引的,还有95后返乡创业者孔祥瑞。2019年,孔祥瑞从北京回到曹县准备创业,选准商机是他挤进“电商圈”的成功秘籍。“当时曹县的电商产业风生水起,但专业拍摄制作网图的团队十分紧缺。我认为这是个好商机。”孔祥瑞告诉记者,回家后他便在电商产业园内成立了曹县第一家电商传媒公司,专门淘宝村中的商家提供电商拍摄、视频录制、后期美工等服务。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占据曹县15%的市场份额,团队员工月薪最高者每月能拿到15000元左右。

“曹县的电商产业从触网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4年,来到了提档升级的关键时刻,配套升级的人才是解题的关键。”张龙飞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曹县开通了职业中专、高等院校、招引挖培等多种渠道,全链条发力做好电商人才“引育管用”,全流程创新推动电商产业提档升级。

闪电新闻记者 刘银春 邱冰 王誉哲 菏泽报道